永續環境

本公司向來重視環境保護與安全衛生之管理,以建立環境保護零污染、職場安全零災害為目標並執行,所有產品之產製過程皆嚴密控制任何可能造成污染之因素,廢水、固定污染源及廢棄物之排放皆符合相關法定標準並已獲ISO-14001環境保護系統認證通過。

自2022年起,自主執行範疇一、二溫室氣體(資料涵蓋範圍為保勝光學本公司):

2023年與2022年之範疇一及範疇二分別減量約4.33% 及3.92%。

最近兩年度溫室氣體約當排放量

單位:公噸CO2e
範疇別 2022年 2023年
範疇一 77.9391 74.5636
範疇二 2,076.9809 1,995.5999
範疇三 - -

2024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預計於202506月完成自主盤查

 

本公司每年度均依規定繳納事業廢棄物處理費、空氣污染防制費及污水處理費等,並依政府職安及環保相關法令設置專責處理單位執行其所屬業務。

1.用電情形(資料涵蓋範圍為保勝光學本公司自行盤查溫室氣體之排放量(範疇二))

年度

總用電目標(度)

總用電度數(度)

CO2約當排放量(公噸)

2024

4,150,000

4,087,000

1,732.8880
2023

4,200,000

4,039,676

1,995.5999

2022

4,250,000

4,195,921

2,076.9809

為有效落實永續經營理念,除了在工作環境持續投入節能設備外,亦於日常營運辦公落實節能減碳措施,包括:
(1)辦公室全面調整為變頻冷氣,室內溫度設定為25-26度。
(2)定期巡檢辦公室能源設備,優先選購具備環保節能標章等高效能產品。
(3)不定期提醒同仁,養成節能習慣,建立節能企業文化。

 

2.水資源管理

保勝光學營運中的水資源管理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。水被廣泛應用於製程使用和研發實驗等過程中,因此穩定的水供應對於保勝光學的運作至關重要。目前,保勝光學使用的水源主要來自臺灣自來水公司供應的自來水。

    最近兩年度用水量(資料涵蓋範圍為保勝光學本公司)

年度

目標(度數)

用水量(度數)

員工總數(人)

平均用水量(度數)

備註

2024

17,000  15,429 2,683 5.75  

2023

17,500

17,961

2,851

6.30

產品組合所致

2022

18,000

16,697

3,033

5.51

 

 

3.水污染防制方面

配合科技產業園區新建污水廠,排放之廢水皆符合環保規範,放流水依科技產業園區規範監控,每年均對廢水廠放流口進行水質檢測,頻率每年二次,而檢測結果均符合科技產業園區污水廠之進廠標準。

廢水水質檢驗-放流水檢測值

檢測項目

2024年目標

2023年度實際排放值

標準值

pH

5-9

7.1

皆符合排放標準

COD(mg/L)

200

20.1

SS(mg/L)

80

21.8

水 溫(C)

38

25.5

本公司將持續規劃節水措施和水回收計畫如下:

(1) 節水措施:實施各種節水措施來降低水的使用量,包括安裝節水設備和技術,如節水馬桶和自動感應水龍頭,以減少不必要的水浪費。

(2) 回收和再利用:將使用過的水經適當的處理後再次利用於適當的用途,包括回收RO水生產過程中的RO廢水,用於澆灌、清洗及廁所用水。透過回收再利用,可以減少對自來水的需求,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。

(3) 持續監測和管理:追蹤水的使用量和效率。透過監測,可以識別出水的使用情況,並確定任何潛在的浪費或效率低下。同時,定期審查水資源管理策略的效果,以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進。

 

4.空氣污染防制方面

保勝光學製程中產生之氣體排放後均集中由管道收集,經由合規廢氣處理設備吸附後再排出。依空氣污染防制法規定,每月定期追蹤及申報固定污染源排放量,持續監控因生產製程中導致之固定汙染源排放量低於管制標準。

 

5.廢棄物處理方式

為減輕廢棄物對環境造成衝擊,加強管制廢棄物流向及最終處置方式,以降低廢棄物對環境日益污染情況制定了廢棄物管理程序。廢棄物清除前依照環保局公告分類規範進行分類後,委由合格的清運及處理機構進行廢棄物處理程序,並依據廢棄物清理法辦法相關數據的申報,確保公司運作下所產生廢棄物符合環境、安全及衛生的處理程序。我們的各項廢棄物均委託合法清運商代為清運及回收,此外為加強廢棄物清理流向追蹤,我們運用 GPS 系統清楚追蹤與查核各廠所產生之廢棄物、資源品與有害廢棄物流向,查核內容包含廢棄物與資源品之處理方式、廢棄物儲存作法、清運紀錄、流向、清運許可證明等。

最近兩年度廢棄物總重量(資料涵蓋範圍為保勝光學本公司) 

         

單位:公噸

年度

總目標

一般廢棄物

有害事業

廢棄物

非有害事業

廢棄物

合計

2024

36

11.21

13.97 11.21 36.39
2023

38

12.18

4.78

8.62

25.58

2022

40

11.91

16.21

8.75

36.87